科技日报记者 俞慧友 通讯员 李静月
9月18日,记者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获悉,该医院教授周智广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新亚型——CD226? B细胞在1型糖尿病发病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了靶向“单核细胞/巨噬细胞—IL-15—CD226? B细胞轴”的免疫干预新策略,为1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方向。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电子生物医学》上。
1型糖尿病是一种因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胰岛β细胞而导致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患者数近千万。截至目前,尚无医学根治手段,患者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教授赵斌介绍,长期以来,T细胞被视作疾病核心,但近年研究表明,B淋巴细胞在疾病发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的关键致病亚群及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该项研究中,团队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CD226? B细胞比例显著升高,且与血糖水平正相关、与胰岛功能负相关,提示其可作为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通过流式细胞术、转录组测序及代谢分析等多技术手段,团队进一步揭示出该类B淋巴细胞呈现出高度活化状态,增殖及炎症因子分泌能力增强,且糖酵解代谢亢进。
基于此,团队开展了深入的机制研究,发现在动物模型中,阻断其IL-15信号通路(一种可促进人体B细胞,T细胞等免疫细胞存活、增殖与功能维持的信号通路)可显著降低1型糖尿病发病率。对已发病小鼠,联合使用CD132单抗与CD3单抗(免疫治疗相关单抗)能协同逆转高血糖,实现疾病的有效缓解。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教授黄佳琦介绍,该研究不仅阐明了一条新的免疫炎症轴在1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机制,也为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和开发联合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未来有望为1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受访者供图)